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为大力弘扬孝道美德、培育孝老敬老社会风尚,中国文明网邀请当代孝子、伦理学者、知名博主等与网友互动交流,畅谈“孝道在当代中国”。即日起,本网陆续播发“专家谈孝”系列文章,阐发孝道的现实价值,探讨尽孝的当代表达。

生前尽孝文明葬祭 厚葬奢祭不可取

长期以来,在养老和葬祭问题上,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对父母生前赡养得一般甚至很差,但父母逝后却大操大办,显然,这是典型的薄养甚至不孝而厚葬型;一种则是在父母生前极尽孝道,父母死后却薄葬简祭,这种做法可谓“厚养薄葬”型。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厚养薄葬。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厚葬奢祭的风气一度收敛。改革开放后,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正面宣传和倡导的滞后和弱化,厚葬奢祭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些地方甚至形成风气。在这些地方,丧葬大操大办几乎成为常态,有的甚至不惜巨资,建阴宅、办豪宴、发豪丧,搞得惊天动地,人神不安。

绝大多数老人支持“厚养薄葬”

孔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以,然后能事亲。”其实,这里说了两个方面的事。一方面说的是对父母生前之孝,即居要敬、养要乐、病要忧;另一方面说的是死后之孝,即丧要哀、祭要严。那么,哪一方面重要呢?显然,前者是人的生命的刚性需求,缺其一便不能生存,至少不能很好或较好的生存。而后者呢?显然是精神方面的了。父母走后,你钱花得再多,排场再大,父母能听得见看得着吗?即便是看得见听得着,对父母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曾经走访过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人,绝大多数人不赞同“厚葬”而非常支持“厚养薄葬”。他们把“厚葬”形象地说成是“活人的‘眼么(临沂方言,颜面、纪念的意思)’”,“是做给活人看的”,“花得再多,一点也吃不到父母嘴里去”。父母去世,子女悲痛、哀伤是人性的体现,是人之常情,让逝者入土为安并举行适当的形式是应该的,关键要与时俱进。生前尽孝,文明葬祭。“哀丧”、“严祭”既然是精神层面上的事,那就在精神方面做好,比如送葬时开追悼会、放哀乐、带袖章白花等,祭祀时献鲜花,即便非要烧纸,不妨少烧一点,以表心意,也未尝不可。弄得纸成山、冥钱成垛、鞭炮焰火震天动地,非但于尽孝无益尽孝的意思,弄不好还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何苦来着!

厚葬奢祭博不来好名声

大凡厚葬奢祭者,有以下几种心态:一种是经济条件好,对父母生前厚养甚至堪称孝子,一旦父母去世,殡送不能差,让人继续说好;再一种盲目攀比。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别人厚葬父母了,我也不能差;第三种是对父母生前供养不好甚至较差,一旦父母去世,心生遗憾或良心发现,便想以厚葬进行弥补;还有一种是对父母生前不孝,亲友邻里颇有微词,便做出样子给别人看,妄图博得好名声。对于前三种心态的人,只要提高了认识,调整好心态,其做法或许也就随之解决了。而对于最后那种心态的人,我们可以直言相告:金钱再多买不来亲情!厚葬奢祭博不来好名声!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怀念追思久远的祖先,人们就会孝道忠厚,民风就淳朴了。显然,这里的“慎终追远”,决不是指厚葬奢祭。(山东临沂孝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家亭)

“百善孝为先”,“孝”向来是中国人最注重的品德。那么,在当代中国,孝道的文化内涵、当今问题、弘扬传承、现实意义等方面,您有哪些感悟、困惑、心得尽孝的意思,欢迎留言。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清明因“孝”意而隽永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清明节也是我们的”感恩节””孝亲节”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行孝关键在“敬养”两个字上下工夫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年轻人孝观念“总体尚好问题不少”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邻里中国””行进中的中国”需要孝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我们的节日”大多与表达孝心密切相关

专家谈“孝”系列文章:由“敬养”父母再谈孝的文化内涵

尽孝父母是什么意思_尽孝尽善是什么意思_尽孝的意思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bear6889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