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协中联棉布店位于上城区积善坊巷口,公私合营的时间得从1955年12月说起。
当时,我是这家棉布店的一名营业员。1955年12月15日,上城区辖区近百个行业的上千户私营零售商业者的代表听取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向全市工商业者及家属传达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全国工商联会议上的讲话。广大工商业者对党和国家关于私营工商业改造采取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经济改组、全行业公私合营、推行定息等办法表示热烈拥护。同时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公私合营。大昌协中联棉布店也提出了公私合营申请。后来,经批准,棉布店更名为杭州市公私合营中联棉布公司。
杭州市私营工商业者纷纷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图为1956年1月,染织布印染工业的资本家们向杭州市工业局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公私合营,工商业者纷纷递交申请书.要求批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我在棉布公司营业部工作,当时是柜台小组长,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柜台,领导小组成员开会。1956年1月,杭州市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上城区的商店职工也用实际行动拥护全行业公私合营。我们小组的多个同志就表示我们工人自己来管理企业,就要有主人翁的样子,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营业忙时会放弃休息,主动加班,大额、小额生意一样主动做,还下厂服务,流动服务,争取更好地完成计划。作为组长,看到同志们这么积极,我很高兴。我们小组成员相当团结,工作上配合协作得很好,平时也很谈得来。我本人一般也不会以组长的身份去批评人家,看到不对的事也只是劝说而已,同志们也能虚心接受我的意见。当时,棉布店骨干汪仁杰就高兴地表示公私合营为我店带来了一片新气象。
拥护公私合营的申请书
公私合营后,虽然我们的身份还是职工,工资也没有加,但我们仍然很开心,就是因为公私合营让我们感到自己地位提高了,由给私营老板做变成给公家或者说给国家做了。一想到自己可以当家作主了,心里就特别开心,就好像自己是老板一样。以前给私营老板做的时候,那些老板就像地主,我们天天要看老板的脸色,老板边上站着时,量布的时候手都会抖。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职工量布的时候给老顾客多量了一点点,被老板看到后,马上被叫去狠狠训了一顿。而公私合营后,领导对我们广大职工是非常关心的。我印象中,当时的区委书记林如云就来看了我们好几次,叮嘱我们认真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当时,虽然大家生活还是很艰苦,却苦中有乐,工作积极性很高,心想把工作做好,就算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都无所谓。
公私合营后,私营老板就不再入店了。区里派了公方代表入店,我们店来了一个南下干部,叫伊叔堂,是个山东人。没过多久,他还引导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入党的介绍人之一,另一个是金子清。当时,他俩看到我工作积极,特别是公私合营以后,还协助棉布店发动群众,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所以就引导我入党。入党前,他们找我谈了好几次,主要是让我谈谈对党的看法,作为党员应该怎么做,还让我写入党申请书。1956年6月14日,我在中共杭州市纺织品公司裕华中心店支部入了党。
后来我了解到,1956年,上、中城区共有98个行业、2147户工商业者,提出了公私合营申请,经核资、重组,除粮食、肉食两行业直接吸收为国营外,批准组建公私合营零售商店577家,其余批准为合作商店。公私合营后,全区总产值有了很大提高。1957年商业销售额中,公私合营就占了66.19%,这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1956年,杭州市私营工商业被批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工商业者和职工一万余人前往省、市委报喜
(文字根据丁邦生口述整理)
杭州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杭州解放初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开始接管企业,至1951年,接管企业40家,职工4869人,资本额1708万元。
其中对国民党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整体予以接管,成为地方国营企业(即公菅企业);
企业中部分属于国民党政府或官僚资本的股份,则接管其中部分为公有财产,成为公私合营。
当时通过清理公股公产,对12家资本主义工业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12月,对民生药厂等5家私营大厂实行了公私合营。
1954年7月,人民政府着手对工业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市委成立私营企业改造领导小组。
8月,对光华火柴厂等59家工厂实行公私合菅。同时对新老公私合营厂进行了生产改组,由87家工厂合并为39家,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7%。
1955年2月,新扩展公私合营工厂16家;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继续上升,公营类比重上升为65.34%,私营类比重下降为34.66%。
至1955年底,市区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厂达94家。1956年1月,全市66个行业、591家私营工厂实行了公私合营。
组织起来的手工业者在合作社劳动
丝绸工业
1952年,市政府对塘栖崇裕丝厂、虎林丝厂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下半年,在富强丝织厂进行公私合营的试点。随后,对震旦等6家私营丝绸广行公私合营。1955年,有43家丝绸企业进入公私合营行列;11月,缫丝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1月,丝织业实行公私合营。
机械工业
1952年,杭州机器铁工业有公营厂4家,私营厂96家,手工工场101家,1955年12月,杭州市机铁工业公司成立并组成公私合营工作委员会。1956年1月,机器铁工业实行公私合营,102家工厂被改组为14个比较专业性的机器制造和机器修配厂。
五金、颜料、电器材料、汽车轮胎页的工商业者写好了请求全业公私合营的申请书,准备到市商业局去提出申请
私营商业
1953年以前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1954年2月,市委、市政府着手对私营批发商逐步进行改造,确定18家私营批发商作首批转业处理。同年,全市120余家私营和个体棉布店摊改为国营经销店,私营棉布零售商店实行全行业经销。9月,全市制定了对17500多户摊贩进行整顿的计划,并首先在西湖风景区进行整顿试点。1955年6月,市委发出关于安排市场、改造私商的指示。至同年底,市区23个行业中的249户批发商,其业务全部由国营和合作社商店替代。1956年1月,市区131个行业、2533家私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小商小贩也组成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中城区手工业者申请入社的情况
杭州市60家粮食代销店在18日敲锣打鼓,集体把申请书送交政府要求改造成国营粮食供应店
私营交通运输业
杭州解放后,私营永华公共汽车公司被接管。1952年9月,人民政府宣布对私管汽车运输业实行“统一调度、统一货源、统一运价”政策,长途货运成立了5个车队。1955年8月公私合营,私营杭徽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实行公私合营;10月,东南汽车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并与杭徽公司合并,组成杭州汽车运输公司。1956年1月,全市私营汽车运输业和轮船运输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有14家私营轮船公司分别并入两家省属国营航运企业,轿行、黄包车行等被淘汰。1956年9月,市搬运公司和公私合营汽车运输业实行合并改组;12月,组成地方国营杭州市运输公司。
杭州市手工业合作化大会会场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bear68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