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从五湖四海的军营里飞出的一张张立功受奖喜报,犹如一只只报喜的鸽子,唱着雄壮铿锵的歌儿,飞越重重关山,跨过条条江河,欢欢喜喜飞入祖国各地的军属之家。
我于喜报,充满着浓浓的感情,还有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我的家乡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老区。我爷爷于1938年参军,1940年入党,英勇杀敌,多次得到各级首长的表扬。有一回,爷爷给家里来了一封信,可全家没一个识字的,便把老村长请来读信。老村长颤颤悠悠地捧着信,当着全家人的面,放开嗓门,反复诵读:“因打仗勇敢,干掉了不少鬼子,团长赏了俺半瓶地瓜烧,俺没舍得喝,还给了团长,团长没喝,他让俺给爹留着……”
在那烽火连天的年月,半瓶地瓜烧也能点燃爷爷的杀敌激情,那封并不长的家书无异于一封沉甸甸的喜报,全家人奉若珍宝,高高搁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老村长似乎比我们更为激动,特地在我家破旧的大门前放了一挂长鞭,鼓着腮帮子吹了半天唢呐。乡亲们将爷爷这封信视作莫大的骄傲,纷纷鼓励儿子、丈夫报名参军,争取早日立功。直到现在,家中长辈依然会忆起当年收到“喜报”时的欣喜。
1970年冬天,在爷爷的鼓励下,18岁的父亲来到北京卫戍区服役。入伍第2年,父亲因“学习好,工作好,爱护武器、消灭事故好,生产节约好,身体好”,被评为“五好战士”。当喜报从北京飞回家乡时,全家沸腾,全村沸腾。村支书带着全体干部来到我家,敲锣打鼓扭秧歌从军的意思,长长的小巷人山人海。待喜庆的鞭炮响毕,村支书当众宣读喜报:“江保卫同志在1971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望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从军的意思,戒骄戒躁,为人民再立新功……”随后,村支书取出纸笔,运墨挥毫,代表全村乡亲给父亲写信,希望他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父亲回忆说,收到村支书的亲笔信时,指导员当着全连战士宣读此信,战士们热血沸腾,备受鼓舞,训练时更刻苦了,站岗时胸膛挺得更直了,极大提升了连队士气。
1998年,我入伍来到武警浙江总队丽水支队。我刻苦训练,在新兵连结束时的考核中获得全优成绩,被评为“优秀新兵”。父亲当年写信告诉我,当喜报寄至家乡的人武部时,赶上了大年三十,雪下得很大,人武部的同志立马将喜报用玻璃镜框进行了装裱,镜框两侧挂了大红丝绸,带着娱乐队来到社区,居民们哗啦一下围了上来。白发苍苍的徐宝坤部长将喜报和慰问金交到我父母手中,向居民们高声宣布:“你们社区新入伍战士江志强同志刚当兵3个月就获得了嘉奖,寄回了喜报,了不得,有出息,这不仅是战士的光荣,也是他们家的光荣、社区的光荣、人武部的光荣。这说明,我们向人民军队输送了一名优秀的士兵……”收到父亲来信时,我已下到了基层连队,训练之余,时常捧信而读,决心继续努力,多多立功受奖。从军5年,我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4次荣立三等功,并于入伍第2年光荣入党。
正因为家乡政府、人武部的领导同志对送喜报这件事分外走心,很大程度上激励了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此后几年里,我的很多发小相继穿上了军装,在部队表现优秀,很多人立功受奖、提干,就是被送喜报时浓浓的氛围所感召。有的发小连续数年报名参军,却因种种原因没能穿上军装,但他们心中始终怀着一腔热血,鼓励自己的子女长大后从军报国。
入伍第4年秋天,我因工作需要调到了支队政治处,组干股干事王进伟每逢年终便忙着填写优秀士兵喜报,然后寄向全国各地。有一回,政治处朱国桥主任让我协助王干事填写喜报,只见王干事撸着袖管,挥着毛笔,先在废报纸上练字找手感,接着才在喜报上工工整整地填上战士姓名、受奖原因,然后盖上公章。每填完一份喜报,王干事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其摆在旁边的长桌上。为了让喜报上的墨迹早一点晾干,我将几份喜报摆在了太阳底下。王干事见了,立马阻止,他说:“一旦在太阳底下暴晒,喜报上的墨迹凝结得快,纸张就会变得皱巴巴的,不美观,不庄重。”王干事还告诉我:“必须严肃对待寄送喜报这个问题,基层官兵立功受奖不容易,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才换来这张喜报。如果寄往地方的喜报非常粗糙,地方上的同志怎么想?战士的父母怎么想?含糊不得哟!”王干事一席话,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进一步感知到了喜报的分量……
我想,喜报是连接军人与百姓、士兵与家庭、梦想与奉献的闪亮纽带。对于成千上万的军属而言,能够接到从军营飞来的喜报,当属最幸福最自豪之事。那一张张喜报里,映照着戍边儿女奉献边防的万般情怀,烙刻着一颗颗爱党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凝聚着伟大祖国对三军将士的真诚褒奖。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bear68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