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AUTUMN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有幸能有机会了解朋汤义老师关于中药的‘望闻问切’四法的研究,让我开阔了对中医‘望闻问切’理论应用的理解。
朋老师的先从中医诊断大法的四诊‘望闻问切’入手,从中国汉字释义的角度带我们领略了这四个字所包含的独特字义,后又从字过度到其在中医的含义,其中‘望’为眼观病人外在情况,像我们去观病人的神色;‘闻’为用鼻子嗅气味和用耳朵听声音;‘问’为问病人病情的具体情况;‘切’为用手施力去感受病情。那么知道了中医诊断的含义,什么又是中药的‘望闻问切’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为我们一一作出了解答。
✦✦
望
望,观其形色。形即科属,现代生物学将所有的生物分为了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植物大都在科及以下的分属才有大的区分。而中药有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其中又以植物药为主,所以在中药的‘诊断’中就有了望中药的‘形’来判断植物药的科属、判断这味药的性能的方式,例如百合科的中药知母、天冬、麦冬等,形有相似,均具有寒凉之性,有着滋阴润肺的作用。
同时,中国传统的‘取象比类’思维在中药的‘望诊’里也常被用来来判断这味药的性能,例如‘以皮治皮’的思维或是诸藤可通络、人参似人形,可大补一身之气的思维等。这种思维既有利于研究者开发新药,又利于临床指导医生用药。而中医理论中有‘五色’的概念,其中,五色对应人体的五脏又与道家的五行相应。肝对木属青,心对火属赤,脾对土属黄,肺对金属白,肾对水属黑,这同样可以在‘取象比类’思维的指导下将药的颜色和功效相对应,如中药赤芍和红花,都属赤(红)色,与心相应,归心经,而心主血脉,故它们都对血产生效用;而百合、石膏属白色,白色属肺,归肺经,而通过肺病生痰,故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这里中药在‘形色’上的规律与事物在哲学上的联系相呼应,万物因有联系而有规律,我们可以依据规律去探索联系,也可以依据联系去研究规律,这是从一个中医望诊里窥见的智慧。
✦✦
闻
闻,嗅其气味。‘闻’这个字在古代有用耳朵听和用鼻子闻的两种意思,而到了现代,几乎就只剩下了用鼻子闻的意思,只偶尔在成语中、古诗中或者文言文中才能看到它还有闻和听的两种意思。
虽然有所不同,但我们却依旧还能理解两重意思,在现代物理中,用它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的‘寒凉温热’那就是所说的“电子偏移假说”。这四性的电子可以让药材散发出不同的气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用鼻子闻到的气味,如:含挥发油类的中药细辛、川芎等,会有‘辛’的香味,闻着会刺鼻,较为浓烈。而中药的可闻性这在我们识别饮片的时候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便利。
✦✦
问
问,入门须口尝。口尝,这是老师为了符合中医四诊而另寻的解释,现实的情况则是“五味入口,其功可现。”我们都知道,五味入五脏,各显其效。其中酸涩收敛,入肝;苦性泻下,入心;甘淡补虚,入脾;辛味化湿开窍,入肺;咸味平散,入肾,常以五味调五脏,这是《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及的道理。此外,其药味麻舌者多有毒,这一点在我们临床鉴别和用药上都有着指导的作用,也为古人的理论更添新义。
✦✦
切
切,用手之感觉。药本身有重量轻重,药性对应它的升降浮沉,按照药性或用手掂药,温热、花叶轻为升,例如辛夷,寒凉、根茎果沉为降,例如白果。
当然,此中也有例外,旋覆花为花望闻问切的意思,却有降用。其中,又有拈后有粘和粉的区别,粘者多滋腻,例如党参,粉者多收敛,例如蒲黄。有毒者或多刺人。这是需要亲身的感受,不能一概而全,体会是最深刻的,也是我们对中药学习和鉴别中的重要一环。
中药除却生用,多为炮制后再用。所以其他诸如:炒炭止血,蜜炙止咳,这都是我们常见的中药炮制望闻问切的意思,也是基本符合以上中药四法的规律和当下科学研究的炮制法。我们在在规律的指导下去理解中药,记忆中药,研究中药,这是我们中医现代化的一个新道路,也是当下年轻人学习厚重中药知识的一个捷径,朋老师这本书几乎是总结了学校老师们在教授中药时的零散之言,直接打开了学生在摸索中药中所苦寻的大门。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bear68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