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什么拾遗_拾遗古文意思_道不拾遗的意思

dào

shí

道不拾遗这条成语,常和夜不闭户一起使用,意思是道路上有遗失的财物,无人拾取据为己有,晚上睡觉可以不关门窗,不用担心有人入室偷东西。形容社会风习良好。这也是历史上很多有志之士治世的理想之一。其中的“道”就是“路、道路”。

“道”字解析

从结构看,道应该是会意字。左边的偏旁“走之”大都与距离、行走相关;右边的“首”指人的头,可代指人;人行走处自然应该有“路、道路”的意思;这是本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大路)。”(《诗经·小雅·何草不黄》)“郑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吕氏春秋·悔过》)其中的“道”用的就是本义。由此引申出“路程”,“道虽迩,不行不至。”(《荀子·修身》)“日夜不处,倍道兼行。”(《孙子·军争》)引申出与“路、道路”相关的动词意义“取道、行”,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遇到敌人进行决战,一定要根据自己明了的情况去行动,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形下去行动。《荀子·议兵》)“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史记·高祖本纪》)又特指“祭祀路神”,如“道而出,告者五日而遍。”(《礼记·曾子问》孙希旦集解:“道,祭行道之神于国城之外也。”)

道不拾遗的意思_拾遗古文意思_道什么拾遗

由具体的“路、道路”“路程”引申出一些表示抽象意义的义项。有“途径、方法”之义,“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苏轼《与李公择》)有“规律、道理”之义,“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有“学说、主张”之义,“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有“道义、正道”之义,“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战国策·东周策》)“圣人者,道之极也。”(《史记·礼书》)又引申为“技艺”,“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论语·子张》)

此外,“道”还有“说、谈论”义,如“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荀子·非相》)“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又指“古代行政区划名”。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郡下设道。“檄到,亟下县道,咸喻陛下意道不拾遗的意思,毋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后来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清代在省与州府之间设道。还记得鲁迅在《故乡》里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语言描写吗道不拾遗的意思,“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其中的“道台”就是这行政区划中的官职称谓。还可作“导”, “引导”义,应是通假了。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战国策·燕策三》)还有“疏通”义,如“九河既道。”(《尚书·禹贡》)“不如小决使道。”(《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拾遗古文意思_道什么拾遗_道不拾遗的意思

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其中有以“道”称名的道家。所以“道”又指“道家或道教”,“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又指“道家所说的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庄子·天地》)这里的道,是哲学概念,有宇宙的本源、世间万物的联系与运行规律等含义。说到规律,少年朋友总觉得高深莫测,玄之又玄。要探讨要掌握,是很难很难的事。读读下面的语段:“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尿。’东郭子不应。”(《庄子·知北游》)成语道在屎尿即出于此,道是无所不在,不避低下秽贱都存于其中的。我们做个有心人,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就会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把控,就能从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bear6889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