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汉语成语,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这个成语应该很少有同学知道吧,今天汉字铺就来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下道不拾遗的意思和典故,快来学习下吧。
基本信息
【中文名】:道不拾遗
【拼 音】:dào bù shí yí
【英 文】:Passersby do not touch others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
【近义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秋毫无犯
【反义词】:打家劫舍、世风日下、洗劫一空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下》
基本字义
道不拾遗的意思是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成语造句
1、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2、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气氛。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成语典故
此处所列为「路不拾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路不拾遗原作道不拾遗。商鞅原本是卫国的贵族,喜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后公叔痤死,魏王不用,于是逃亡至秦国,得到秦孝公赏识,用为秦国宰相。商鞅治理秦国,实行变法,施行法令极其澈底,一切公正无私。惩治犯罪之人,不避强权贵族;奖赏有功者,也不会偏袒亲信。即使是太子犯法道不拾遗的意思,也处罚其老师,施以黥劓之刑。
新法施行一年后,路上有别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不会把它捡起来据为己有道不拾遗的意思,人民对于不应得的东西,也不会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军政方面,国家军备也显得十分强大,诸侯各国因此都很畏惧秦国。后来「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路不拾遗的实际例子,分别在《韩非子.内储说下》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记载:孔子在鲁国的时候,把鲁国治理得很好。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当了五年宰相,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让国家出现了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往期推荐:
END
扫
码
关
注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bear68899
‘